很多果農以為蘋果采收以後的貯藏期就不會發生病害了,其實不然,蘋果貯藏期也是會發生病害的。下麵主要學習一下蘋果貯藏期的蘋果虎皮病和蘋果青黴病如何防治?
一、蘋果虎皮病
1.症狀。蘋果虎皮病又稱褐燙病、暈皮,是蘋果貯藏後期的一種生理病害,症狀主要表現在果實上。主要特征是果皮現暈狀不規則褐變。發病初期,果麵產生不規則淡黃褐色斑塊,表麵平展或果點周圍略生起伏,此時褐變隻局限在近表皮的亞表皮細胞中,後褐變危及果肉細胞,病部顏色變為褐色至暗褐色,病皮稍凹陷,嚴重的病皮可成片撕下,果肉鬆軟,略帶酒味,易遭真菌感染,出窖後病果易變質腐爛。有的發病初期即變褐色,稍凹陷,並具有微小突起,病果呈幹縮狀,較堅實,果皮不易剝下。病部多先發生在果實陰麵未著色部分,嚴重時波及著色部分連成大片似燙傷,影響外觀。
2.病因。對於該病發生的原因目前還沒有定論。有研究證明,果實中水溶性酚類物質和多酚氧化酶(PPO)是虎皮病發生的先決條件;也有認為虎皮病的發生是貯藏後期窖溫過高,通風不良,揮發性物質―酯積累過多,果實吸收了酯致使新陳代謝失調或產生“自毒”作用所致;還有認為偏施氮肥,特別是前中期氮肥施用過多致使果實采收早或成熟度不足導致虎皮病發生。近年又有人研究證明a―法呢烯氧化物即共軛三烯的產生是虎皮病的致病物質。
3.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虎皮病的發生與品種、栽培技術及貯藏環境有關。晚熟品種采收晚如紅玉、旭、元帥、紅星等基本不發病,青香蕉、印度、未成熟的富士、金冠發病較重,國光發病最重。同一品種在不同年份或氣候條件不同,發病率也不同。該病的發生與果皮中鈣的含量有關,果皮中鈣含量最高的發病率高,這與苦痘病恰恰相反。偏施氮肥,多雨年份或澆水過多發病重。采收過早,果實成熟度低,表麵蠟質和角質層未充分形成,水分蒸發快,易萎蔫,發病重。貯藏期若窖溫過高或通風不良,發病重,特別是開春後3-4月間,氣溫回升,易發病。
4.防治方法。
①加強栽培管理,不偏施氮肥,增施有機肥。
②適時采收。對易感病的國光、印度、青香蕉等,待果實發育成熟後再采收,避免過早采摘;紅星蘋果以盛花後140天采收為宜。
③貯前預冷,控製貯藏條件。蘋果采收後預冷,使其盡快達到貯運低溫,果實入庫後應降至0℃。貯藏後期,要防止窖溫過高,保持良好通風,出窖時避免驟然升溫或在窖中使用活性炭等吸附劑可抑製病害發生。如采用氣調貯藏,適當增加二氧化碳濃度至20%可減輕發病。有條件的可采用“雙相變動氣調貯藏”技術。如在土窯洞中,用塑料薄膜帳貯藏蘋果,初期窯溫10℃-15℃,二氧化碳濃度12%,後窯溫降至0℃,二氧化碳和氧氣濃度均維持在3%左右。這樣貯藏的蘋果,比一般冷藏效果好,且可充分利用土窯洞、地窖,使簡易設施充分發揮作用。
④貯藏庫的處理。果品入庫前用抗氧劑,如二苯胺、虎皮靈等處理貯藏庫。
⑤藥劑浸果。防治虎皮病的有效臨界期是采收後6-8周,即貯藏前期,用0.25%-0.35%乙氧基喹藥液或1.5%-2.0%二苯胺溶液、1%-2%卵磷脂溶液或2-4克/公斤的50%虎皮靈乳劑浸泡蘋果,在空氣中幹燥後裝箱,藥劑在果實上的殘留量不應超過4-5毫克/公斤。用以上藥劑塗紙後包裹,或浸泡果箱晾幹後裝果,均有較好的防效。
二、蘋果青黴病
蘋果青黴病俗稱“水爛”、“黴爛”,是貯藏期常見的一種侵染性病害,可造成蘋果的大量損失。
1.症狀。果實被害,病斑表麵黃白色、凹陷、圓形、極濕軟。條件適宜時迅速發展,發病後10餘天全果即腐爛。
2.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病菌經機械操作及昆蟲造成的傷口侵入,皮孔雖能侵入,但屬次要。病健果混在一起時可接觸傳播。空氣潮濕時生出小瘤狀黴塊,初為白色,後變為青綠色,上麵覆被粉狀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青黴病菌耐低溫,在貯藏溫度接近0℃時,病部仍能緩慢擴展。貯藏初期和末期溫度較高時,該病發生蔓延迅速。
3.防治方法。青黴病的防治必須從果實采摘前開始,並配合運輸貯藏期管理等綜合防治措施,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采果前防治。在采收果實前噴200倍液的石灰倍量(1∶2∶200)式波爾多液或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均勻噴布於果實上,還可兼治炭疽病、黑星病和白粉病等。
避免機械損傷。這是預防該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采收,分級、包裝及搬運過程中防止刺傷、壓傷、碰傷。
貯藏場所滅菌。貯藏之前對貯藏場所進行滅菌處理。可用乙醛處理,乙醛在空氣中達0.5%的濃度進行處理180分鍾,或1%的濃度處理120分鍾,或2%的濃度處理60分鍾,可防治青黴病。
藥劑浸果。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在采收後浸果,即浸即出,不超過1分鍾,浸後貯藏。如果藥劑中加500倍液2,4-D丁酯,不僅可提高浸果效果,而且還可保鮮。
總的來說,生理病害和真菌病害是蘋果貯藏期的兩大類病害,有效地防治這兩類病害對蘋果的長期貯存、保鮮和增值具有重要作用。大家可以參考一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