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鏽病又稱梨赤星病,土名“紅隆”、“羊胡子”等,在全國各梨產區發生十分普遍,主要侵染葉片和新梢,嚴重時也為害果實。
梨鏽病又稱梨赤星病,土名“紅隆”、“羊胡子”等,在全國各梨產區發生十分普遍,主要侵染葉片和新梢,嚴重時也為害果實。由於鏽病菌具有轉主寄生的習性,其轉主寄主檜柏類植物的分布距離和多少是影響梨鏽病發生的重要因素。
梨鏽病侵染葉片後,在葉片正麵表現為橙黃色、有光澤的小斑點,以後逐漸擴大成近圓形病斑,病斑略凹陷,斑上密生黃色針頭狀小點,為病菌性孢子器,天氣潮濕時斑上溢出淡黃色黏液為性孢子;黏液幹燥後,小粒點變為黑色,病斑組織逐漸變肥厚,葉背麵病斑略凸起,正麵稍凹陷,並在突起部長出黃褐色毛狀物,一個病斑可產生十多條毛狀物,為病菌鏽孢子器,成熟後孢子器頂端破裂,散出黃褐色粉末為病菌孢子。病斑以後逐漸變黑,葉片上病斑較多時,往往引起早期落葉。
梨幼果受害,初期病斑與葉片上相似,病部稍凹陷,病斑上密生初橙黃色後變黑色的小粒點。後期在同一病斑的表麵,產生灰黃色毛狀的鏽孢子器。最後,病部發生龜裂。病果畸形早落。
梨樹新梢、果梗、葉柄被害。症狀與果實上大體相同,常引起被害梢枯死風折;果梗、葉柄受害會引起落果和落葉。
梨鏽病發病規律
梨鏽病病菌隻在春季侵染梨樹一次,是典型的單病程病害。病菌以多年生菌絲體在檜柏類植物的發病部位越冬,春天形成紅褐色或咖啡色的圓錐形角狀物,即冬孢子角,冬孢子角在梨樹發芽、展葉、落花、幼果發育期間,遇降雨吸水膨脹,成為橙黃色舌狀膠質塊,萌發產生擔孢子,隨風傳播至梨樹上造成侵染,當風向和風力有利於擔孢子的傳播時,發病嚴重;多雨有利於冬孢子角的吸水膨脹和冬孢子的萌發、擔孢子的形成。冬孢子傳播的距離在5千米以內。擔孢子在梨樹葉片正麵形成不同性的性孢子器,由昆蟲傳播至異性性孢子器上,受精後在葉背產生鏽孢子器,鏽孢子器產生鏽孢子隨風傳播至檜柏類植物上,在其上越夏越冬。
梨鏽病防治方法
1、在梨果區避免栽植和徹底鏟除梨園周圍5千米以內的檜柏、龍柏類寄主植物,是防治梨鏽病的最根本方法。
2、對不能似除的檜柏類植物,要在早春冬孢子萌發前及時剪除鬆柏樹有菌櫻的炳枚並銷毀。
3、在早春冬孢子萌發前對鬆柏噴12次了~了波天度石硫合劑,殺滅冬孢子,防止病菌向梨園傳播。
4、在重發生區,在翌春梨鏽病菌向梨園傳播時即梨樹展葉至幼果期,噴1-2次殺菌劑,壩防病菌侵入,噴藥間隔15天。常用的藥劑有:1:2:200倍波爾多激,15%粉鏽寧、12.5%特譜唑、25%三唑西酮、40%氟矽唑和109%本醚甲環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