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海南島分布最廣泛的士壤。磚紅壤是在熱帶雨林或季雨林下,發生強度富鐵鋁化和生物富集過程,具有枯枝落葉層、暗紅棕色表層和磚紅色鐵鋁殘積B層的強酸性鐵鋁土。
磚紅壤主要分布地區:
是海南島分布最廣泛的士壤。磚紅壤是在熱帶雨林或季雨林下,發生強度富鐵鋁化和生物富集過程,具有枯枝落葉層、暗紅棕色表層和磚紅色鐵鋁殘積B層的強酸性鐵鋁土。磚紅壤是海南島分布最廣泛的士壤類型,是島內陸生生物體所需稀士元素的主要來源。
海南地處亞熱帶,這裏的氣候環境高溫多雨,風化殼中的鉀、鈉、鈣、鎂等活潑的元素,很容易被雨水溶入而帶走,而那些鐵、鋁之類的不活潑元素,隨水流的滲透,會沉澱在土壤中。再進一步氧化時,紅色的氧化鐵和褐色的氧化鋁就會在土壤中渲染。
磚紅壤表土由於生物積累作用強,呈灰棕色,厚度可在15~30厘米以上,有機質含量達8~10%。但礦化作用也強烈,形成的腐殖質,分子結構比較簡單,大部分為富鋁酸型和簡單形態的胡敏酸。其特點是分散性大,絮固作用小,形成的團聚體不穩固。
地磚紅壤是中國最南端熱帶雨林或季雨林地區的地帶性土壤。水平分布在北緯22°以南的熱帶北緣,包括海南島、雷州半島以及台灣南部、廣西、雲南的部分地區。
磚紅壤有哪些特性:
由於熱帶磚紅壤區水熱條件較赤紅壤、紅壤高,故而磚紅壤進行著強度富鋁化與高度生物富集的成土過程。因經長期高溫高濕的風化,有的磚紅壤母質已形成厚達幾米甚至幾十米的紅色風化殼;在濕熱氣候作用下土壤中鋁的富集作用高度發展。
這種鋁的富集作用,在土壤學上稱為富鋁化作用,通常用粘粒部分的矽鋁率作為富鋁化的指標,數值越小說明富鋁化作用越強,也就是土壤的風化度越深。磚紅壤的矽鋁率一般為1.5~1.8,而赤紅壤為1.7~2.0,紅壤為1.9~2.2,故磚紅壤的富鋁化作用較強,風化度較深。
玄武岩發育的磚紅壤富鋁化作用最強,故稱之鐵質磚紅壤;淺海沉積物發育的稱之矽質磚紅壤;花崗岩發育的稱矽鋁質磚紅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