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壽螺屬於外來物種,又名大瓶螺,原產地南美亞馬遜河流域。是上世紀廣東地區引進養殖,但由於人們對福壽螺危害性缺乏認知,加上管理不善,福壽螺沒有天敵,繁殖快,對於水稻、蓮花等水生植物存在極大危害。
一、危害
福壽螺主要危害水稻、蔬菜、茨實、慈菇、紫雲英和甘薯等作物,其食量大、繁殖力強列,破壞當地的濕地生態係統和農業生態係統,2003年成為首批入侵中國16種危害最大的外來物種。食用未充分加熱的福壽螺,會引起廣州管圓線蟲等寄生蟲感染,產生頭痛、發熱、頸部僵硬等症狀,嚴重者可致癡呆,甚至死亡。
二、防治
人工防治:1.人工捕螺摘卵,集中銷毀。2.在灌溉水口設網攔截,防治福壽螺隨灌溉水入侵。3.要嚴格防止福壽螺侵入未入侵的區域。
生物防治:1.推廣水旱輪作栽培模式,如:稻-油模式、稻-菜模式。2.推廣稻-鴨共生模式,於水稻移栽後3~10天至水稻孕穗末期每畝放幼鴨15~30隻。3.在水線以上放置稻草堆或竹簽引誘福壽螺集中產卵,集中銷毀。
化學防治:1.水稻栽植前7天,每畝施用2%三苯醋錫粒劑(TPTA)1~1.5kg,田水保持3cm深約1周。水溫高於20℃,畝用1kg;低於20℃,可提高用量,但畝施用量不得超過1.5kg。2.水稻栽植前1~3天,每畝施用80%聚乙醛可濕性粉劑(Metaldehyde)0.08kg,加水稀釋,一次施用,田水保持1~3cm深約7天,要求氣溫高於20℃時施用。3.每畝用殺螺胺乙醇胺鹽可濕性粉劑(Niclosamide-olamine)0.03~0.08kg兌水噴霧或拌10~15kg細土撒施,要求田水保持1~3cm深約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