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與為害:該病引起燕子掌枝幹腐爛,全株枯死。該病主要發生在根頸部,先出現褐色腐爛斑,病斑擴大後發病部位軟化腐爛。發病後期中央組織完全腐爛,主幹或枝幹僅剩一層幹枯的層皮。在潮濕條件下,根領部長出白色菌絲體。
病原:該病為真菌病害,山尖鐮孢引起。
發病特點:病菌在土壤及病殘體上越冬;由水流、水滴滴濺傳播。發病條件是土壤含水量、溫度高、栽培基質和盆缽木消毒。
防治方法:
(1)栽培技術防病:施用腐熟有機肥,適量增施磷鉀肥,氮肥適量;防治地下害蟲,減少傷口;土壤或基質透水性好,雨後及時排水;通風透光好,降低濕度等。
(2)切除病部,晾幹後種於無菌基質內。
(3)基質消毒:用90%敵克鬆可溶性粉劑(3~4 g/平方米),或50%根腐靈600倍液噴淋土壤等。
(4)藥劑防護:發現病害立即噴淋或澆灌藥液。常用殺菌劑有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12.5%增效多菌靈可溶劑200~3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根腐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20%抗枯靈水劑500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