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棒狀杆菌病由棒狀杆菌屬的細菌感染所引 起,可導致感染組織出現纖維素性和化膿性炎症。根據感染部位的差異,本病可分為生殖泌尿型、肺 炎型和全身膿腫型 3 種。

豬棒狀杆菌病病因和防治

豬棒狀杆菌病病因和防治

豬棒狀杆菌的症狀

豬棒狀杆菌在任何豬群中都存在。棒狀杆菌導致豬的泌尿係統產生炎症炎症,症狀是母豬外陰有膿性分泌物並不時排出血尿。
據研究80%以上的公豬包皮內帶有豬棒狀杆菌而母豬的陰道內卻很少見。然而棒狀杆菌病隻發生在母豬身上,且常在配種後或分娩後1到3周出現症狀,因此很可能是配種時尿道口擦傷感染所致。對種公豬特別是身體較強壯的國外品種公豬配種前或定期進行包皮和包皮憩室清洗以防將病菌傳染給母豬。

豬棒狀杆菌的危害

本病對各日齡的幹奶母豬威脅都比較大,常導致死亡。經產母豬比例大的豬群更易發病,患病母豬很快就會死亡或轉為慢性病。母豬的死亡率可達12%,有時也見於青年母豬和後備母豬分娩時的應激常會誘發本病。

豬棒狀杆菌的防治

該病目前還無確實的預防方法,可嚐試在配種後立即使用抗生素或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
可按每千克體重10毫克的劑量投用林肯黴素。可采用氨苄青黴素,按每天每千克體重10~15毫克劑量投用,連續4~5天。可給公豬的包皮內注入抗生素製劑,每天一次,連續5天,這樣可降低公豬傳給母豬的細菌量。
對於大群可采用金黴素或土黴素按每噸600克的比例在飼料中添加,連續14天。根據情況每隔4~6周進行一次治療。也可以在母豬斷奶或交配時注射一次長效青黴素或氨苄青黴素。也可在斷奶至配種後21天這段時間裏在母豬飼料表麵撒藥。撒藥的量可按母豬每天采食2.5公斤飼料,每噸飼料用藥600克來計算,這樣每天每頭母豬用藥量為1.5克,混藥最好先用預混劑稀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