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夏豬的由來和特征
巴克夏豬起源於英國中南部的巴克郡和威爾郡等,早在18世紀,這種英國本地豬就開始成名,開始是一種體型大長、骨粗、耳大下垂、成熟遲的豬種,成年豬體重達450~500kg,18世紀初期到30年代期間,引入骨細皮薄、肉質好、早熟、體型中等、毛色為黑色或黑白花的中國豬種、暹羅豬種進行雜交,1830年以後雜種豬大量出現,毛色多為黑色,體軀上出現“六白”特征,1862年正式確定其為一個品種,1884年成立了第一個巴克夏豬品種協會。
外貌特征:巴克夏豬的特征是“六端白”,即鼻端、尾帚、四肢下部為白色,其餘通身為黑色。隨著世代數的推移,毛色特征有的出現“五端白”、“四端白”等。斷奶前後的豬被毛稀疏細短,皮膚細膩紅潤。成年母豬被毛較長,成年公豬鬃毛粗剛。鼻短微凹,耳直立或稍傾,頸短而寬[]。體軀稍長而寬,胸深,背平直或稍弓,腹線平直,臀部豐滿。四肢較短而直、結實,肢間距離開闊。乳頭7對左右。
巴克夏豬引入初期夏季經常出現呼吸困難和熱射病,經長期風土馴化後,表現出良好的適應性,生產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巴克夏豬在養豬生產中雜交利用廣泛,對促進豬種的改良起過一定作用,有些巴克夏豬與中國地方豬品種的雜種豬群,經長期選育形成了新金豬、北京黑豬、山西黑豬等培育品種。大白豬與巴克夏豬雜交的雜種優勢明顯,無論窩產仔數、初生個體重、斷奶個體重,還是生長速度和抗病力都有明顯提高,胴體品質好,肉質鮮嫩,是醃製臘肉的好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