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蓀是高級賓宴上較為名貴的菜肴和著名“山珍”,其外形美貌,加之食味極為佳美,很受消費者歡迎。下麵給大家介紹竹蓀人工栽培關鍵技術。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原料配方
原種或栽培種原料配方:闊葉雜木屑或粉碎玉來芯75%,細米糠(麩皮)23%,白糖1%,石膏粉1%,適量的水。
2、竹林栽培
竹蓀多數生長在竹林地上,全省各地均有大量的竹林可利用栽培竹蓀。采集野生竹蓀菌,用水將孢子洗下,將孢子懸浮液澆在竹林地裏,注意管理,兩年後開始生長竹蓀。也可用竹林間歇地,挖成地哇栽培,用竹林中的殘竹杆、枝、葉鋪在哇內壓實,澆上孢液或播上菌種,覆蓋4~6厘米的腐植士,加強水分管理。
3、水分管理
在整個栽培過程中竹蓀菌對水份的要求十分嚴格,水分管理是栽培竹蓀成敗的關鍵,水分過多菌絲容易腐爛,不形成子實體,水分過幹影響菌絲生長,也不利形成子實體。所以在菌絲生長期間水分保持50~70%,子實體形成和出菇期水份為85一95%。
4、除草遮陽
除草是竹蓀栽培的必須工序,當畦麵雜草普遍長出,並露出土麵2~3cm時,擇晴日,按照要求配製草苷磷或其它除草劑藥液,在畦麵、畦溝、場地四周邊緣均勻噴灑。3~5天後雜草相繼枯萎死亡後,及時對場地進行遮陽。遮陽一般要求搭建遮陽棚,竹林若是遮陰效果好,則可以不遮陽。
5、溫度控製
竹蓀出菇管理的另一個重點是溫度控製,主要措施是將遮陽棚調節至七陰三陽,必要時可在畦溝內灌水降溫,溝內水位不能淹沒培養料。還可以根據情況,在每日傍晚將溝內溫度較高的水排淨,次日清晨再將溫度低的水灌入,以進一步降低場地的溫度。
以上就是關於竹蓀人工栽培關鍵技術的介紹了,竹蓀種植還是較複雜的,要做好各方麵的管理,才能提高種植效益。大家可以參考一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