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雞是國家級保種土雞、雲南省六大名雞之一、西雙版納地理標誌的保護產品。

茶花雞特點和養殖管理技術
茶花雞是國家級保種土雞、雲南省六大名雞之一、西雙版納地理標誌的保護產品。
茶花雞具有適應性強、采食量少、抗病力強、耐粗放、成活率高、生長速度快和飼養周期短等特點,是雲南西雙版納本地的土生老品種,全年都可養殖。養殖時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茶花雞雛雞管理;

雛雞破殼後的第1~3天育雛室溫度要保持在33~34℃左右,之後可以逐日下降,每周下降1~2℃,開食前先用萬分之一的高錳酸鉀供其飲水。2~3小時後再投喂小雞飼料,供足清水,讓雛雞自由采食飲水。雛雞的飼養密度按每平方米60隻來投放,隨著日齡的增加逐步降低。雛雞階段主要要預防的疾病是白痢和球蟲。

茶花雞中成雞管理;

圈養就是用雞舍和運動場搭配的方式進行飼養,平時喂飼料就行。因茶花雞仍保留野生原雞喜歡上樹的習性,所以可以在雞舍及運動場上搭建一些棲架供雞隻跳躍棲息。而散養就是利用果園、樹林地將雞放養其中,隻需適當搭建一些簡易棚供雞隻避風擋雨,這種方法可以讓其自由覓食昆蟲、野草,能提高茶花雞的品質和銷售價。

茶花雞種雞管理;

選擇個體健康、體形強健的雞作為種雞,並在百日齡後每天用粗蛋白含量13%的雞料隻喂一次至5月齡進入產蛋期時逐步改用種雞料投喂,讓其自由采食,養殖密度不能過密,要調整密度為5~7隻/平方米,公母種雞的比例為1:6,並適當地補充人工光照。

茶花雞是經原雞馴化而來;

雄鳥上體具金屬光澤的金黃、橙黃或橙紅色,並具褐色羽幹紋。臉部裸皮、肉冠及肉垂紅色且大而顯著。雌鳥上體大部黑褐色,上背黃色具黑紋,胸部棕色,往後漸變為棕灰色。
野生的茶花雞生長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熱帶森林、次生竹林中,通常見於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的邊緣,見到人時它們會迅速逃進森林,它們常低飛於林中,啼叫時發出“茶花朵朵”的悅耳鳴聲,所以人們把這種雞稱為“茶花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