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殼的雛鵝體型小,絨毛稀,調 節體溫的能力、適應性、抗病性、消化力還很差,因此,養小鵝時應把握好溫度、飲水、進食、放牧幾個方麵
剛出殼的雛鵝體型小,絨毛稀,調 節體溫的能力、適應性、抗病性、消化力還很差,因此,養小鵝時應把握好溫度、飲水、進食、放牧幾個方麵;同時做好疫病防治工作。
1、保溫與防濕;
育雛室應通風、透光、清潔、幹燥,更重要的是保溫。一周齡小鵝的最適宜溫度是25~28℃,二周齡小鵝為21~24℃。溫度適宜時小鵝精神活潑,安靜無聲,溫度偏低時小鵝擁擠紮堆,叫聲低沉而長;溫度過高時小鵝煩燥不安,叫聲短促。給小鵝鋪墊草既保溫又隔潮,若墊草太濕會使小鵝受涼,引起感冒或腹瀉。
2、進食與水;
小鵝進食前應先飲水,這樣有助於胃腸的消化。初次給小鵝飲水須把鵝嘴壓入水盆,調教後小鵝方能自行飲水。雛鵝日糧以青菜為主,另外可加入10%~30%米飯或煮的玉米渣。喂食時把幹淨的菜葉撒在草席或碟子中,讓小鵝自由采食。不會采食的可把菜葉送到它的嘴邊或者撒在鵝身上,引誘其采食。1~4日齡的小鵝消化力弱,每日喂5~6次即可。4日齡後食量和飼喂次數應逐漸增加,每日喂8次每次喂7~8成飽。過食會引起消化障礙。
3、放牧和放水;
10~20日齡的小鵝在溫暖晴朗無風時可進行放牧和放水。初次放牧應先喂飽,免得饑不擇食誤食毒草。放牧時間和距離不宜過長,放水應在晴天的中午進行;水不宜深,水溫20~30℃。雛鵝絨毛防水性差,不宜過久地呆在水中,上岸待毛幹後方可趕回鵝舍,以防受涼感冒。
4、疾病的防治;
4~25日齡小鵝易感染“小鵝瘟”。這是一種急性敗血型傳染病,多數病鵝於發病後12~72小時死亡,死亡率可達90%。該病主要經消化道傳染,因此日糧和飲水要清潔、食具要消毒。此外,15日齡以上的雛鵝易患“小鵝流感”。治療可用4萬單位的青黴素和1毫升安痛定1次肌肉注射,每日3次連用3天,療效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