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狸鼠亦稱狸獺、河狸鼠。在動物分類學上屬於齧目海狸鼠突海狸鼠屬的草食性毛皮動物。原產於巴西、阿根廷、智利、玻利維亞等南美國家,隨著人工養殖海狸鼠的擴大,在北美洲的美國、加拿大,亞洲的中國、日本和朝鮮以及歐洲的英國、俄羅斯、波蘭、匈牙利、法國、丹麥等地均有飼養。

海狸鼠的別名
海狸鼠的名稱較多,各地叫法不同。有的地方稱它為“大水鼠”,有的地方稱它為“草狸”、“沼狸”、“鼠加鼠布”、“狸獺”。其中“狸獺”是我國的命名。這是因為海狸鼠的毛皮類似水獺皮,我國的動物學者取用海狸中的“狸”字,後麵加上水獺的“獺”字,合並稱之為“狸獺”。
海狸鼠的原產地
海狸鼠原產於南美洲的巴西、巴拉圭、烏拉圭、智利、阿根廷和波利維亞等國。國外人工飼養海狸鼠已有百餘年的曆史。早在1882年,法國就從阿根廷引進少量野生海狸鼠種苗,1890~1892年法國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小型海狸鼠人工飼養場。
1926~1932年,德國、瑞士、法國、美國、加拿大、原蘇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諸國、歐洲諸國及日本等國家,先後從南美洲引進海狸鼠開展人工養殖,逐步走向企業化生產。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世界各國飼養海狸鼠轉入低潮。戰後,海狸鼠養殖業重新得到發展。到20世紀80年代初,阿根廷飼養的海狸鼠存欄量有70萬隻,美國和加拿大的存欄量共有125萬隻。波蘭年產海狸鼠皮200多萬張,居歐洲之首。
我國從20世紀50年代起,開始從原蘇聯引起海狸鼠種苗在東北各省養殖,但規模不大,直到80年代才有較大的發展。近年來,北京重新引進海狸鼠種苗擴大繁殖,並陸續向其他省市區推廣飼養,目前已普及到各地,形成了群眾性自發飼養海狸鼠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