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惡苗病俗稱白稈病、搶先稻,又稱徒長病,從苗期至抽穗期均可發生。隨著大麵積稻草還田及水稻集中育秧的推廣,惡苗病發生越來越重,在我國許多稻區普遍發生。

水稻惡苗病的防治方法講解
 

水稻惡苗病的防治方法

 
 
該病害發病率高,對水稻穩產、高產威脅大,一般減產10%~20%,嚴重的可減產50%以上。
 

對於惡苗病的防治主要通過藥劑處理、生物防治等:

 

首先是種子處理;

 
選用250 g/L咪鮮胺乳油,在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用2 000~3 000倍液浸種1~3 d;
 
黃河流域及東北地區,用3 000~4 000倍液分別浸種3~5 d、5~7 d,然後催芽;
 
或450 g/L咪鮮胺水乳劑在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用4 000~8 000倍藥液浸種1~3 d,黃河流域及東北地區用6 000~8 000倍液分別浸種3~5、5~7 d,然後催芽。
 

25%氰烯菌酯懸浮劑2 000~3 000倍液浸種

 
選用17%殺螟·乙蒜素可濕性粉劑加水3~6 kg配成200~400倍藥液,浸3~5 kg稻種,日平均氣溫18~20℃浸60 h,23~25℃浸48 h,溫度較低應適當延長浸種時間。
 
選用24.1%肟菌·異噻菌胺種子處理懸浮劑加適量清水混合均勻調成漿狀藥液,根據15~25 mL/kg種子確定製劑用量,倒在種子上充分攪拌,直到種子均勻著藥後,攤開於通風陰涼處晾幹待播。
 

其次是農業措施;

 
選育無病種子,選栽抗病品種,病株及時拔除,留種田應單收、單打、單貯。發現病株,立即拔除,控製改善栽培條件。
 
特別是催芽至出苗階段,如減少蓋膜時間、高溫天氣用麥草覆蓋、選取群體高產栽培技術等。做到“五不插”:即不插隔夜秧,不插老齡秧,不插深泥秧,不插烈日秧,不插冷水浸的秧。
 

最後生物防治;

 
主要是利用種子表麵本身存在的能拮抗細菌的有益微生物來防治惡苗病及促進秧苗生長,並可促進水稻結實。
 
這種防治方式避免了化學農藥殘留、環境汙染等對機體健康產生威脅等不利影響,也不會因為病菌產生抗藥性而失效,是更為環保和安全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