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在澆施催菇水後3天能出原基,之後再經過5-7天,原基長成2厘米左右的幼菇,然後幼菇逐漸生長發育至成菇,其菌蓋呈近球形、卵形至橢圓形,高度為4-10厘米,寬度為3-6厘米,柄圓柱形,顏色近白色,粗度約菌蓋的2/3,子囊圓筒形。
羊肚菌多長時間能出原基
羊肚菌在澆施催菇水後3天左右能出原基,之後再經過5-7天,原基長成2厘米左右的幼菇,然後幼菇逐漸生長發育至成菇,另外,原基階段指的是最初的針尖狀扭結期至羊肚菌菌柄和菌蓋表型分離完成的這段時間。
羊肚菌的形態特征
羊肚菌的菌蓋呈近球形、卵形至橢圓形,高度為4-10厘米,寬度為3-6厘米,柄圓柱形,顏色近白色,粗度約菌蓋的2/3,子囊圓筒形,每個子囊內含有8個孢子。
羊肚菌的生長環境
羊肚菌的分布範圍廣,主要生長在富含腐殖質的沙壤土中,通常在低溫、高濕的環境中容易萌發子實體,所以野生羊肚菌子實體的生長季節在每年3-5月份或8-9月份。
羊肚菌分布範圍
羊肚菌是羊肚菌科、羊肚菌屬真菌,在全世界都有分布,在法國、德國、美國、印度、中國分布較廣,其次在俄羅斯、瑞典、墨西哥、西班牙、捷克斯洛伐克等地有零散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