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大豆低產的生理特點
一般認為大豆是低產作物,在相同肥力條件下,大豆產量隻相當於玉米的1/3~1/2。
1、 大豆籽粒蛋白質含量為40%,脂肪20%,碳水化合物為35%。而玉米相應的含量分別為10%、4%、84%。每形成100kg大豆籽粒所消耗和貯藏的能量為3 647.69kJ,而形成100kg玉米所消耗和貯藏的能量為1 685.98kJ,這是大豆比玉米低產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大豆植株光合積累少而呼吸消耗多。光合強度(即光合能力)、光合麵積(葉麵積)、光合時間(主要指生育期長短)、呼吸消耗、經濟係數等5個因素決定了大豆產量的高低。大豆與玉米比較,光合強度低,呼吸消耗多。大豆淨光合強度為18.0~32.3mg CO2/dm2·h,而玉米淨光合強度則達到了51.0~58.5mg CO2/dm2·h。
3、 大豆田的光能利用率不高。大豆植株較玉米矮,葉片呈水平分布,在封壟之後,除頂部葉片光照較好外,中下部葉片由於遮蔭,其光照條件較差。而玉米則植株高大,每層葉片都可以接受陽光,中下部也較好。而且大豆的光飽合點又低,一般在0.3%(CO2濃度)時的光飽和點為2.1萬Lx。而玉米的光飽合點高達10萬Lx。說明夏秋中午,大豆不能有效地進行光合作用,而玉米則可以。
二、大豆產量的構成因素及提高對策
大豆產量="株數×每株莢數×每莢粒數×每粒重量。隻有每個因素都增長且互相協調時,乘積才會增大。而株數與每株莢數是相反方向的,就高產田而言,株數容易達到,且每株莢數、每粒重量受品種影響一般變化不大,粒重受水分影響大一些,但相對於莢數而言變動還是小的。幾個因素中,莢數變化最大,是決定大豆產量的主導因素,增加單株莢數是栽培的主要攻關目標。據研究,單株莢數主要是受主莖節數的影響,主莖節數由栽培條件和品種共同決定。選擇高產品種的主要性狀是單株莢數,栽培條件主要是水肥條件和密度大小,群體發育狀況與受光條件關係很大。在相同的密度條件下,不同的田間排列對大豆光照條件是不同的,其產量差異也明顯,所以等距勻播人工手間苗是增產的有效措施。
三、高產栽培技術
1、選種 培育和選用適應性廣、抗逆性和抗病能力強、純度高、不帶病蟲害的大豆品種,保證為種子發芽率在90%以上、光合效率高、葉片透光高、株型收斂的多花多莢高產良種,如平豆2號、齊黃29、徐豆12、中黃13等。播前進行種子篩選和晾曬。選種時要選粒大飽滿、純度高、不帶病蟲害的大豆種子。播種前做好種子處理工作。采用藥劑、根瘤菌拌種或種子包衣。藥劑拌種時,用50%多菌靈按種子重量的0.4%拌種,以防治根腐病。拌種隨拌隨播,處理後的種子不宜過夜。
2、壯苗 一般采用寬窄性條播,行距40cm,株距12~14cm。大豆出苗後進行查苗。對土壤墒情差、搶墒播種的,出現較大墊片麵積的缺苗,要及時補水補籽。大豆3葉進行中耕滅茬,一般中耕2~3次,鋤深度不超過3cm。大豆3~5葉時要進行間苗定苗,一般實行人工間苗,使大豆植株分布均勻。間苗時拔除弱苗、病苗、小苗和雜株,單株留苗,留壯苗、好苗,保證苗全、苗齊、苗均、苗壯。留苗密度早熟品種留苗22.5萬~27.0萬株/hm2;晚熟品種留苗18.0萬~19.5萬株/hm2。
3、施肥 夏大豆一般是鐵茬播種,以追肥為主。在土壤肥力低的地塊,7月中旬初花期應施純氮90~105kg/hm2、五氧化二磷60~90kg/hm2、氧化鉀60~90 kg/hm2;肥力高的地塊施純氮60~75kg/hm2、五氧化二磷120~150kg/hm2、氧化鉀120~150kg/hm2。追肥方法以開溝條施為好。結莢鼓粒期後植株根係開始衰老,吸收能力下降,大豆常因缺肥而造成葉子黃,長勢弱,花莢少,脫落多。在花莢期可采用根外追肥的方法噴灑微肥3次,用尿素7.5~15.0kg/hm2、磷酸二氫鉀3kg/hm2、鉬酸銨375~450g/hm2、硼砂1.5kg/hm2,對水750 kg噴霧,可混合噴或單獨噴,噴灑時間以16∶00為宜。
4、病蟲害防治
大豆鏽病多發於高溫高濕的條件下,發病後用三唑酮675 g/hm2對水1125 kg噴霧防治。危害大豆的害蟲種類很多,對產量和品質影響很大,要根據蟲害發生的情況及時噴藥防治。大豆食心蟲於8月中下旬危害,在8月中旬成蟲始盛期用敵敵畏熏殺是防止食心蟲的有效措施。花莢期防治豆莢螟、造橋蟲、豆天蛾幼蟲,在3齡前用4.5%氯氰菊酯375 mL/hm2加辛硫磷600mL/hm2,兌水450kg進行噴霧。
大豆為什麼低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