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因其鮮美可口、營養豐富而備受消費者青睞。然而,在草莓的種植過程中,結果期的灰黴病是一個常見且危害嚴重的問題。灰黴病不僅會導致草莓果實腐爛,降低產量,還會影響果實的外觀和品質,給種植者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確保草莓在結果期不受灰黴病的侵害,對於保障草莓的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一、灰黴病的發病特點及症狀
灰黴病主要危害草莓的花、果及葉片。在草莓結果期,病菌多從殘留的花瓣、柱頭或幼果的接觸部位侵染,發病初期病部呈水漬狀,隨後病斑擴展,果實變軟、腐爛,表麵密生灰色黴層。
二、灰黴病的發病原因
(一)氣候條件
高濕低溫的環境有利於灰黴病的發生和傳播。草莓結果期若遇連續陰雨天氣,空氣濕度大,極易引發病害。
(二)栽培管理不當
種植密度過大、通風透光不良、澆水過多、施肥不合理等栽培管理措施不當,會導致植株生長衰弱,抗病能力下降,增加發病的風險。
(三)病原菌積累
連年種植草莓,病原菌在土壤中大量積累,為病害的發生提供了充足的菌源。
三、綜合防治措施
(一)農業防治
- 合理密植,加強植株管理,及時摘除病葉、病果和老葉,保持田間通風透光良好。
- 科學施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 控製澆水,避免田間積水,采用滴灌或膜下灌溉等方式,降低空氣濕度。
例如,在草莓種植過程中,定期對植株進行整枝打杈,去除多餘的匍匐莖和側芽,保證植株的養分集中供應果實。
(二)物理防治
- 采用覆蓋地膜的方式,減少土壤水分蒸發,降低空氣濕度,同時阻止病原菌的傳播。
- 利用太陽能進行土壤消毒,在夏季高溫時,將土壤深翻,覆蓋透明塑料薄膜,利用太陽能高溫殺死病原菌。
(三)生物防治
- 利用有益微生物,如芽孢杆菌、木黴菌等,抑製灰黴病菌的生長和繁殖。
- 合理使用植物源農藥,如苦參堿、印楝素等,具有低毒、環保的特點。
比如,可以在草莓種植前,使用芽孢杆菌菌劑進行土壤處理,預防病害的發生。
(四)化學防治
- 藥劑選擇: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殺菌劑,如嘧黴胺、異菌脲、腐黴利等。
- 用藥時機:在草莓開花前、結果初期和病害發生初期及時用藥,注意藥劑的輪換使用,避免病原菌產生抗藥性。
例如,在草莓結果期,發現有少量病果時,及時噴施嘧黴胺進行防治,每隔 7 - 10 天噴一次,連續噴 2 - 3 次。